教育部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日期:2020-05-07 00:00:00  作者:[db:发布人]   来源:[db:来源]  浏览量:1502

教育部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的主管部委,依据每年的就业形势变化,定期召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电视电话会议,发布最新毕业生就业政策,并适时予以调整增补。以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为例,补充发布了最新就业政策。

1.升学深造

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集成电路、软件、新材料、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倾斜,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

扩大今年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规模。主要由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向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急需的专业招生,向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生物医学工程类和预防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护理等专业倾斜。

2.就业渠道

(1)基层就业

组织好“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以及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并及时发布调整后的笔试面试时间等信息。

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

落实好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

(2)重大项目、新经济、创业

建立校企合作对接平台,在重点区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中加强人才供需对接。

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平台,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

落实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加强创业平台建设,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和支持更多毕业生自主创业。

(3)入伍、教师、国际组织

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针对毕业生群体开展精准宣传动员和重点征集。

加大高校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力度,招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学、幼儿园特别是到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任教,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

持续推送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及时收集发布国际组织招聘信息,组织开展专家讲座、训练营、国际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拓宽实习任职渠道

3.就业服务

要充分利用部、省、校三级联通的就业网络体系以及社会招聘网站,联合举办“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 活动(24小时365天招聘活动),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审核机制,确保招聘单位及岗位信息真实准确。

积极推动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要利用网络为留学回国毕业生提供便捷的学历学位认证服务,做好相关就业信息服务开发。

开发、共享一批线上就业创业精品课程和就业创业讲座视频,方便毕业生点播观看,汇总发布各地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汇编及就业创业网站等信息,方便毕业生查阅使用。

4.就业帮扶

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要开通就业心理咨询和就业帮扶热线,疏导毕业生就业焦虑情绪,缓解就业心理压力。

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在湖北高校招募规模。

配合有关部门,增加中央基层项目在湖北高校的招募计划。

更大力度扩大湖北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

举办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学生的专场网上招聘活动,高校要协调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

高校要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毕业生情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优先推荐岗位。

5.就业时间

各地各高校可视情况适当延长就业签约时间,及时为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

要配合有关部门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

要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

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并为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6.就业权益

各地各高校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在教育系统招聘活动中,不得发布拒绝招录疫情严重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招聘信息,严禁设置性别、民族等歧视性条件和院校培养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限制性条件。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安全教育,严密防范招聘陷阱、就业欺诈、“培训贷”等不法行为,并配合有关部门予以打击。

7.就业签约

各高校要严格遵守就业签约工作“四不准”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核发:0 点击数:1502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