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各地就业政策合集
日期:2020-05-07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1085

疫情期间各地就业政策

目  录

国家层面毕业生近期就业政策……………………….. 1

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2

官方宣布“研究生扩招”,从大数据方面看对2020年考研影响  3

教育部官宣最新政策!硕士研究生预扩招18.9万…………. 7

教育部“24365校园联合招聘服务”活动助高校毕业生网上求职 12

辽宁省、大连市毕业生近期就业政策…………………. 14

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南…………………. 15

浙江6部门联合出台10条措施,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16

杭州应届大学生再给予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 …………… 18

北京、浙江、安徽、上海、山西、海南、辽宁、福建、山东推出应对措施确保学生就业……………………………………………. 20

广东推出13条措施助推高校毕业生在疫情防控期间顺利就业.. 22

江苏省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5

苏州出台十大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 26

厦门办理高校毕业生落户审核的流程…………………. 28

长春“六项举措”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 28

国家层面毕业生近期就业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李克强总理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措施:一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二要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2年户口和档案托管,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办理就业手续。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5部委于2月5日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印发通知,明确了6个方面就业工作举措。暂停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延长报到接收时间,通过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为毕业生办理就业协议签订、报到手续。视情调整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基层服务项目招募笔试面试时间。加强求职心理疏导。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2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相关政策有关情况。并指出,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与有关部门一起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已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加强网上就业服务;二是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三是着力强化重点保护;四是适当延长择业时间。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晓明在2月28日举行的水运协调会上,明确强调要加强海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增进海大毕业生就业与部属企事业单位招聘沟通交流,通过开展“点对点”线上指导咨询与招聘服务,让学生顺利毕业、安心就业。

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非常关心学校学生就业工作,多次电话了解并报送学生就业状况、存在困难和下步计划。

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http://www.mohrss.gov.cn/gkml/zcfg/gfxwj/202002/t20200207_358318.html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部党组有关要求,现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三支一扶”人员防护。各地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当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的工作要求,统筹做好当地“三支一扶”人员疫情防控工作。要关心关爱在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人员,密切关注“三支一扶”人员的假期外出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通过微信、QQ、电话等形式保持沟通联系,精准摸排,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二、统筹安排2020年“三支一扶”工作。各地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和我部相关部署要求,适当调整或延后2020年度“三支一扶”人员招募工作安排,疫情期间不组织开展“三支一扶”人员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要按时按规定发放在岗“三支一扶”人员的工作生活补贴和一次性安家费,协调同级“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基层服务单位、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等,做好服务期满人员直接考核招聘、就业创业等服务工作。

三、支持“三支一扶”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各地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实际需要,支持动员“三支一扶”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支持医疗岗位服务人员积极参加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向群众积极宣讲普及疫情防控知识等;其他岗位服务人员根据基层需要积极参加基层疫情联防联控的相关具体工作。对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三支一扶”人员,特别是奋战在疫区一线人员,务必要求加强个人防护,做好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切实保障个人安全。

四、及时发现宣传先进典型。各地要跟踪了解“三支一扶”人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组织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工作,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弘扬青春报国、担当奉献精神。有关重要情况和好的做法及时报送部流动管理司。

联系方式:流动管理司 84207246、84208244(传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20年2月5日

 

官方宣布“研究生扩招”,从大数据方面看对2020年考研影响

https://www.sohu.com/a/377138339_190674

1949年到1977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较为缓慢,累计为两万余人。

观历年研招趋势,今年扩招仍待观望

1949年到1977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较为缓慢,累计为两万余人。

数据来源:教育部

1978年到2018年的四十年间,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招生人数累计达到992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为863万人。

数据来源:教育部

整体来看,2010年至今,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速度整体有所放缓,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阶段逐步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转变。

数据来源:教育部

每个省的招生计划,通常并非自主决定,而是对教育局相关政策的执行,既然已经有湖南省官方发出扩招消息,“全国研究生扩招”似乎将成为可能。

不过,根据大数据从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趋势,今年研究生招生扩招,有待观望。

毕竟疫情下的考研进程,目前很多都是不确定。

暗示两大调剂方向

调剂方向一:学硕向专硕调剂

自2009年-2018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持续增加。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

数据来源:教育部

因此,如果扩招,大家在调剂时可以考虑从学硕转为专硕。而且,大数据显示,选择调剂到专硕的童鞋们很多哦。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

调剂方向二:全日制调剂非全日制

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为何很多人不愿意选择非全日制?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除此之外,超过半数的考生不愿报考非全日制的原因是非全日制学费贵,基本没有奖助学金。“考生不愿意调剂到非全”,这早已让很多考研党后悔了!今年341万人,都竞争这么激烈了,要啥自行车!

而且,最近国家出台了新政策,你们都不造吗!?国家五部门通知: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这几方面要与全日制平等!

暗示复试逆袭机会

扩招意味着总体报录比的提高,预估今年可能会有大几万(粗略估计,仅供参考)的考生,因为扩招上岸、读上研究生。压线第一志愿复试线的考生,可能会因此进入复试。

当然各个院校具体政策可能会不同,降低复录比(参加复试人数/录取人数)也不一定。成绩一般的考生,也增加了复试通过的概率。

【研究生扩招】你问我答

1、扩招会不会影响国家线?

2019年初试成绩公布时间是2月15日起,国家线公布时间是3月15日。国家线公布时间和初试成绩公布时间之间间隔一个月左右,今年国家线预计在3月下旬公布。扩招和国家线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国家线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但国家线是调剂和复试的“底线”,大家应该在成绩出来后参考往年的复试线,然后积极准备复试或者调剂,保证“有学上”,才是最主要的!

2、哪些专业扩招的可能性最大呢?

2020年,最受人敬仰的行业莫过于医护行业。医护人员在这一年成了光荣、奉献、伟大等赞美性词语的代名词。但是,目前的切实情况是:医护人员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医学类专业的目标院校,扩招的可能性应该会大增。而医学类研究生的扩招是很多人的呼声,也是国家的需要,所以报考医学类的研究生只要这次的成绩还行的话,估计这次会有比较大的概率成功“上岸”。

教育部官宣最新政策!硕士研究生预扩招18.9万

https://xw.qq.com/cmsid/20200228A0L96Z00

2月25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中指出,当前要更加注重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其中针对在校生,提出了两个重点。一要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招募规模,加大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二要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和录取时间,对延迟离校应届毕业生推迟报到、落户等时限。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2年户口和档案托管,按应届毕业生身份办理就业手续。

关于这次提出的研究生扩招问题,也引起大家纷纷热议,扩招多少?能否成为扩招的一部分?等等问题,而就在今天上午10点左右,教育部正式回应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比去年增加18.9万人。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的数据来看,2020考研报考人数是341万,虽然没有给出2019年录取人数但根据报录比计算,今年研究生扩招规模比去年增加18.9万人的话,就意味研究生将录取90万+!意味着整体报录比提高了,研究生上岸机会更多!

教育部回应硕士研究生扩招多少?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如何稳定毕业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多途径开拓招聘渠道、开展精准指导四方面为重点工作,稳定毕业生就业:

01、最大限度增加就业机会

我们与人社部一起着力稳住大学生就业岗位基本面,刚才游钧部长已经从人社部的角度介绍了,怎么样把大学生就业主要的几块能够稳住,所以基本面的稳住很重要。

除此以外,我们还将重点加大基础教育、基层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招录。加大政策倾斜,鼓励更多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好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各类项目,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02、拓展毕业生升学深造渠道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综合考虑高校办学承载能力,以及同时考虑支撑国家战略所需学科、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等因素,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同时,结合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这些类别学校的建设,我们已经花了比较大的力气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围绕社会服务管理新业态发展等对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个需求量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这次顺应这个需求,积极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

03、多种途径开拓招聘渠道

我们已经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举办了12场网上大型招聘活动,我们跟有关行业部门的合作还将继续,已经在筹备的还有18场全国性的(活动),同时要求各省市各高校大力增加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专业匹配度高的岗位来进行网络招聘会。

除了各级政府和学校以外,我们还寻求与社会招聘网站合作,也是疫情发生以后着力做的事情,已遴选了5家规模大、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度高的企业(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我们跟这5家企业合作,他们都将开辟校园招聘专区,而且全部免费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高质量服务。

考虑到毕业生对用人单位可信度的关切,我们要求这些企业严格审核岗位信息,确保真实可靠准确。我们跟这些企业紧密合作,教育部今天正式推出“24365全天候网上校园招聘”服务,就是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服务不打烊,我们希望创造条件,不见面也能招聘,也可签约认定。

04、更加精准提供指导服务

我们要求每所高校必须关心关爱每一位毕业生,要求学校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甚至所有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都要密切关心每一位毕业生的毕业和就业工作,要求以“一人一策”等方式加强个性化指导,尽最大的努力向毕业生推荐符合其个人特点的岗位,我们还会积极引导毕业生找准职业定位,合理调整预期,希望每个人尽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问答环节:

Q:

当前高校毕业生正处于求职就业的关键节点,请问新冠肺炎疫情对他们就业有什么影响?下一步,教育部、人社部门采取什么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澎湃新闻记者)

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开辟中小学教师岗位招聘,特别是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

确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挑战,因为一般毕业就业都是双向选择,毕业生要跟用人单位见面,很多信息都是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但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确实是挑战更大了。要真正妥善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拓展就业渠道还是最关键的,要有岗位、有渠道,这是基础,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关键环节。教育系统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下面五个方面拓宽就业渠道:第一,面向国家战略。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是新动能的发展和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实际上蕴藏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我们将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这在原来的渠道上占有一定比例,但是我们觉得还不够高,我们还想继续在这方面加大力度,相信疫情过了以后,国家战略需要高校毕业生人才。第二,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鼓励各地加大重点领域招聘,比如中小学的教师,特别是急需教师的高中和幼儿园,高考改革以后,高中教师结构性缺乏,需要开辟更多这样的岗位。同时我们还要落实应届公费师范生全部入编入岗,今年我们将会重点督察。第三,引导基层就业。基层是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大学校,也是吸纳毕业生就的主阵地,教育部门将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配合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可以给大家报告的是,中小微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阵地,我看了看前三年的情况,前三年差不多有六成的就业大学生是到中小微企业去的。游部长刚才也介绍了,人社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给了很多的保护,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把这些政策落实好,会对今年大学生就业有极大的支撑和帮助作用。第四,鼓励入伍参军。配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通过优化指标分配,提前体检等举措,征集更多的应届毕业生。每年国家征兵超过一半是大学生,今年这方面继续增加。同时,主要向毕业生倾斜。过去是在校学生都可以,今年更大力度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毕业生的积极性也很高。第五,丰富新就业形态。目前我国新就业形态发展迅速,其中含有大量的像服务预定、技术开发、内容付费等新的就业形式,我们将鼓励毕业生到这类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就业创业。教育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开拓更多的就业渠道。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今明两年将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 对开放见习企业政策补贴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个人的前程、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未来。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规模又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加上往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所以总量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们在去年秋招启动时就联合教育部提早部署,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让人社部门的就业服务提早进入校园。但今年疫情突发,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这个季节正值春季招聘的黄金季节,过去有“金三银四”的说法。疫情的突发,导致了整个市场招聘需求的下滑,线下的招聘活动停止,众多的毕业生求职受阻,实习中断,不少毕业生感到焦虑,对此我们感同身受,十分牵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所以,我们会同教育部等部门积极应对形势的变化,迅速调整、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一是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一批,引导基层就业一批,支持创业带动一批,并协同做好机关事业单位的招聘考录工作,千方百计挖掘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二是优化招聘服务。加大线上招聘,启动“e路同行、职等你来”网络招聘活动,推出线上指导,组织百名职业指导师开设就业指导的“云课堂”。提早谋划,一旦疫情解除,迅速组织动员全国各级各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服务机构,密集推出行业化、特色化的现场招聘。三是扩大见习规模。今明两年将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对企业开放见习岗位的,给予3-12个月的政策补贴。四是强化困难帮扶。对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尽早与教育部门对接信息,开展实名服务,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举措,政策服务全兜底。与此同时,我们将始终关注湖北高校和湖北籍的毕业生,积极会同有关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援助措施,给他们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总之,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施展才华,成就梦想。

教育部:预测今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同时扩招专升本32.2万人

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专升本的规模,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抓好有关工作的落实。首先,科学确定分校招生规模的方案。教育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财政支撑的情况,以及高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精准测算全国现在有44万左右的研究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近年来新增2000多个硕士点的培养能力和承载能力,科学确定分校招生的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高校倾斜。

今年我们基本做了一个测算,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同时扩大普通高校专升本的规模,同比争取增加32.2万人。

接下来,我们分省分校的方案在贯彻落实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科学施策,根据培养能力,在确保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分校招生规模方案。二是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投放到什么专业为主,除了培养能力以外,我们还要看社会需求,几年后就业不成问题,主要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现在这些领域都是非常缺人才的。

研究生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专升本的计划增量,将投向职教本科和应用型本科,主要向这些学校增加名额,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我们调研下来,这些专业今后一段时间社会需求比较旺盛。三是我们会严把招生和培养的质量关。教育部将指导各有关招生单位以质量为核心,严格招生培养管理,扩招以后必须要高质量完成招生和培养任务。

教育部启动“24365校园联合招聘服务”活动 助高校毕业生网上求职

2月5日,我们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知,暂时停止教育系统举办的各类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现场招聘活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当中尤其重要,现在疫情防控期间,现场招聘面临实际困难。在保障招聘工作不受到大的影响、稳住大学生就业岗位基本面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做好信息对称,花大力气把岗位信息输送到每个学生身边去,非常重要、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积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政府层面多级联动,加强岗位供给。在国家部委层面,我们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紧贴行业需求,已经为2020届高校毕业生举办了12场大型招聘活动,还有18场,主要是教育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合作举办,行业特点比较强。3月份,我们将举办电子商务行业、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6场网络招聘活动,马上就要推出。二是在省市层面,我们要求各地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广泛发动所在地的用人单位,因为每个区域所在的企事业单位有它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千方百计增加网络招聘活动,省市一级招聘从3月份开始也要大量推出。三是在高校层面紧贴专业特点,主动加强与专业匹配度高的用人单位联系,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招聘活动。事实上现在各高校虽然都没有开学,但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开始举办针对本校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充分共享岗位信息。初步统计,3月份各地各高校将举办近2万场各级各类的网上招聘活动。疫情一过,线下招聘还要继续推进,目前网上招聘主要是通过政府和学校进行。四是社会层面多方联合,充分发挥社会招聘网站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光靠政府和学校还不行,要广泛发动社会企业作用,依托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猎聘网等五个招聘网站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现在这五家第一批上网,至少有80余万个岗位,相对都是符合大学生就业需要的、匹配度比较高的岗位,这是第一批,还要继续上。同时,为了切实保障毕业生的权益,我们要求这些招聘网站信息必须严格审核所有上网用人单位的信息,通过联手建立黑名单制度和第三方投诉渠道,确保招聘单位及岗位信息真实准确。一家网站的招聘信息出现问题进入黑名单,其他所有网站可以共享。通过搭建平台,共享信息,确保既拓宽就业渠道,又确保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这些努力,我们争取把去年3、4月份线下招聘的岗位信息能够基本转移到网上进行推送,最大程度减少对毕业生的影响。我们跟这5家网站合作,今天正式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www.ncss.cn)。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浏览,可以在网上找工作,签约认定。

Q:请问翁部长,对于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教育部将提供哪些服务与帮助?特别是湖北地区的高校毕业生,教育部是否有专门的考虑?(中评社记者)

教育部:对湖北籍学生适当延长今年研究生毕业答辩、学位审核时间

做好特殊群体的就业工作,特别是大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守初心、兜底线、防风险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首先是着力强化重点群体的帮扶。我们将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特殊的大学毕业生的情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的动态服务,优先推荐就业岗位。教育部历来高度重视这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他们的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今年情况特殊,困难叠加,所以我们会把这些学生信息梳理好,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一定要让他们毕业时能够有合适的去向、合适的岗位。二是强化湖北地区高校毕业生帮扶。与其他地区高校毕业生相比,湖北籍的学生尤其是武汉籍的毕业生更加特殊,受疫情影响,他们可能返校复学的时间会更晚一些。这些学生不仅在湖北高校,也分布在全国各地,所以我们要求全国各高校更加人性化地做好工作,为这些学生特别是毕业生就业做好精准服务。

毕业前,学生还有毕业论文要撰写,毕业实验有些数据还没有收集完,这都是非常现实的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

教育部发文,今年研究生毕业答辩、学位审核适当可以延长时间,特别是对湖北籍、武汉籍的学生,过去学位委员会一般在夏季7月份左右审定一次,现在要求各学位授予单位可以增加学位委员会开会的次数,分期分批认定学位授予。同时,今年湖北高校尤其武汉高校所有在校学生返校复学时间也可能更晚,教育部将在就业、毕业等方面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我们跟湖北省教育厅不断取得联系,比如在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基层项目、研究生招生计划、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计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我们还要举办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学生的专场网上招聘活动,现在正在筹备,并积极协调用人单位,能够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这方面有关的措施,我们还会不断推出,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让湖北籍的学生和在湖北高校的毕业生能够安心。最后,加强对所有毕业生的服务保障。对离校的时候,也就是7月份还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以按照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

这个政策并不是新的政策,今年重申以后要督察落实,如果学生离校之前没有找到工作的,一定要保留好,为学生服务好,让他们能够安心继续寻找合适的工作。两年内落实单位的毕业生,我们要求高校按照应届毕业生身份帮助办理就业手续。

辽宁省、大连市毕业生近期就业政策

辽宁省人力厅、教育厅、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卫生健康委等5部门于2月15日下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举措,推广优化线上就业服务。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2月1日发布《致广大毕业生的一封信》:将暂停线下业务受理,进一步简化手续,采取“网上受理、不见面办理、办结邮寄”的方式,为广大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提供优质服务。

大连市人社局会同教育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委等5部门于2月25日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20项就业政策和保障举措:积极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推进校企线上招聘对接;跟踪掌握毕业生就业形势;加大线上就业服务力度等。

http://rsj.dl.gov.cn/最新动态/Pages/市人社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20条措施.aspx

沈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南

https://www.syrc.com.cn/news/20200212/171.html?from=timeline

共25条政策
一、高校毕业生实名制就业

二、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安置

三、困难家庭高校、中职(含技工学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

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

五、高校毕业生首次购房补贴政策

六、高新技术企业人才首次购房补贴政策

七、公益性创业培训

八、就业技能培训

九、沈阳市人才驿站

十、吸引人才就业创业租房补贴

十一、大中专学生创业场地补贴政策

十二、大学生创业场租补贴

十三、沈阳市创业担保贷款

十四、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十五、高校毕业生基层公共岗位服务计划

十六、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紧缺专业(行业)就业安家费

十七、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

十八、企业录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用工补助

十九、沈阳市青年就业见习补贴

二十、高校毕业生落户

二十一、高校毕业生档案服务

二十二、非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

二十三、流动党员管理与服务

二十四、职称服务

二十五、高校毕业《就业协议书》鉴证及就业派遣

政策咨询电话:024-22531302

浙江6部门联合出台10条措施,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http://www.qnsb.com/news/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53&id=105864

1.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

对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企业、重大工程,指定专人对接,了解用工需求,可将需求信息免费发布在浙江人才网复工企业紧缺用工专区,也可直接联系当地提供志愿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

同时,通过本地挖潜、余缺调剂、组织见习、协调实习生、志愿者顶岗、“共享员工”、省际劳务合作等措施,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

对还有员工未返岗的企业,按照企业需要、员工自愿、防控到位的要求,通过包机、专列、包车等方式帮助其做好员工返岗工作。

对春节假期以来(截至2020年2月29日)开工生产、配送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提供职业介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

2.支持企业稳定就业

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统筹使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支持符合条件的受疫情影响企业稳定岗位、保障基本生活等支出。

支持企业开展在岗培训,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在确保防疫安全情况下,在停工期、恢复期组织职工参加线下或线上职业培训的,可按规定纳入补贴类培训范围。

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对已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患新冠肺炎的,可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还款,展期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市县财政继续给予贴息支持。

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予以优先支持。

3.做好复工企业和劳动者的疫情防控

各地要摸清辖区内企业、工程项目开复工时间,采取各种方式发布,并指导用人单位向员工通报开复工时间及返岗注意事项。加强与员工输出地对接,为员工返岗提供便利。

复工企业联络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指导企业制定防护措施,协助企业落实防疫物资,协调安置返岗员工,并将省里发布的用工指南推送到复工企业和劳动者。

4.关心关爱重点地区劳动者

对滞留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劳动者,指导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关心其健康和生活情况,妥善做好安抚和疏导。

疫情防控期间,疫情严重地区受疫情影响失业的参保人员,可通过失业保险基金,按照不高于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发放失业补助金,发放对象和具体标准由统筹区人民政府确定。失业保险金和失业补助金不得同时发放。生活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申请临时救助。

5.加强企业用工监测

各地人力社保部门要对重点联系企业开展复工前后企业用工动态监测,近期重点监测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生活必需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规上工业企业以及重点出口企业等,认真分析当前复工企业用工缺口,预判企业全面复工后的用工需求,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6.强化公共就业服务

加快谋划春季招聘系列活动,推出线上春风行动,全面开展线上招聘和就业创业指导。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基础上,依托智慧人社平台,进一步优化公共就业服务,实现补贴发放等服务“一次不用跑”。

7.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举措

联动全省人才就业网站,举办公益性招聘会,企业和个人可免费发布招聘求职信息。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提供志愿服务。

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利用互联网进行供需对接,实行网上面试、网上签约、网上报到,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

8.积极拓展就业空间渠道

充分发挥浙江省数字经济优势,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创业活力,创造更多更高质量的新兴就业创业增长点。

鼓励企业多途径扩大招工规模,积极通过增加公共性岗位等途径拓展就业空间渠道。用足用好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支持农民工返乡入乡、高校毕业生等自主创业。

鼓励各地加强线上劳动技能培训等,积极支持和培育“云和师傅”“常山阿姨”等一批劳务品牌,努力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9.加大劳动用工指导和监察力度

引导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完善企业内部协商民主机制,畅通与职工对话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稳定劳动关系和工作岗位。

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畅通各类举报投诉渠道,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0.建立用工保障机制

各地要建立企业复工应急协调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用工监测、预案制定、舆情引导,协调解决复工企业的用工问题;人力社保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员工返岗、招工引才、疫情防控等问题;实行信息日报制度,将当地企业开复工、员工返岗、政策落实、创新做法等情况,及时报送。

上述一次性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展期贴息、失业补助金三项政策有效期至新冠肺炎疫情解除后3个月。各地要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恢复生产的要求,压实责任、主动作为、加强协调,积极回应劳动者关切,助力企业有序复工,确保就业局势稳定。

杭州应届大学生再给予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

https://www.sohu.com/a/376225665_120209852

为了吸引和引入更多人才,此前杭州出台了“人才生态37条”。以创人才生态最优城市、聚天下英才共建杭州为总目标,服务保障“六大行动”,集中打造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领域人才高峰。

其中在引入青年人才方面,杭州在市级各类人才计划中增设青年人才专项。

对来杭实习的海内外大学生和在校高技能人才,每月给予2000元的实习补贴。

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可以直接落户。

对来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

向来杭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提供最高30万元、为期3年的基准利率贷款。同时,加大青年人才安居补助力度,给予E类人才(博士毕业生)每月2500元租房补助,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及创业人员每月最高1080元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

也正是对人才引进的重视,自2017年以来,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国第一。

近日,针对此次疫情,杭州市又重磅推出“战役引才、杭向未来”八大举措,出台服务保障“抓防控、促发展”、落实“人才生态37条”的有关补充意见。

意见明确, 对全球本科以上所有应届大学生,在发放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最多可享受6年。

对于高层次人才,给予A类顶尖人才“一人一议”最高800万元购房补贴,B、C、D类人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和100万元购房补贴等;

除此之外,杭州也宣布加大人才租赁住房建设,明年年底前新建5万套。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新出台的应届毕业生每年1万元租房补贴政策,目前正处于实施细则制定阶段,具体详情咨询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另外,疫情期间,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也在正常进行受理和拨付,申请流程通过网上办理即可实现。

北京、浙江、安徽、上海、山西、海南、辽宁、福建、山东推出应对措施确保学生就业:

http://chesicc.moe.edu.cn/zxgw/zysq/202002/20200226/1878256532.html

北京:简化就业手续  举办网络双选会

北京市推出防疫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简化方案: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方式签订就业协议;依据诚信承诺办理相关手续;《就业报到证》领取增加邮寄服务;学生户口改迁业务调整为网上办理并办理结果邮寄;《就业报到证遗失证明》调整为网上申请,办理结果直接邮寄给申请人。2020年2月26日—4月17日,北京市将陆续举办37场网络双选会。毕业生可通过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www.bjbys.net.cn)查看招聘信息,并参与求职。

浙江:安排顶岗实习  支持复工复产

浙江省教育厅就做好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下发通知要求:顶岗实习要优先安排疫情低风险地区;人员密集度与流动性低的企业;疫情防控必需、保障城市运行和企业生产必需、群众生活必需、重点项目建设施工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安排顶岗实习的学生,原则上应由学生本人报经其监护人同意。

通知要求职业院校要将顶岗实习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提早开展就业服务,引导学生尽早在工作岗位上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

安徽:发放就业补贴  支持创业贷款

安徽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规定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从就业补助资金给予高校毕业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

高校毕业生创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为3年,按规定财政给予贴息。

上海:推出抗疫心理援助微课程

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邀请了七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老师,继续推出抗疫心理援助系列微课程。7位老师中,有高校心理咨询经验丰富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也有执教中学多年的区校、校骨干教师和心理学科带头人,还有参与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武警的心理评估与心理援助项目专家。围绕疫情应对、心理调节等方面,分为中学和大学两个层次开展。

山西:启动全省疫情防控线上培训

山西省教育厅组织举办全省学校新冠肺炎预防线上培训。该网络培训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相关工作负责人;各中小学校、省属中专学校相关工作负责人、班主任及卫生技术人员(校医或保健教师);各高等学校相关工作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及卫生技术人员(校医或保健教师),培训内容为学校传染病防控及新冠肺炎预防,确保相关人员掌握疫情防控的必备技能,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

海南:深入开展生命健康教育

海南省要求各地各校深入开展以“生活观、生命观、生态观”为主线的“三生教育”,提高学生的防病防疫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由省教育厅组建专家和工作团队,系统规划生命教育课程,提供线上视频课程资源,内容分为“防疫知识教育”“疫期心理健康”“生命教育”三个板块,开设“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学生在家应如何防护”“学生在校应如何防护”“神奇的生命”“爱的责任”等课程,并要求校长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校长健康教育第一讲”。

辽宁:及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辽宁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发文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的经费保障,严格落实国家有关通知精神,做好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对受到疫情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及时对其予以资助。在本人或家人感染疾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校后,各校要在国家资助的基础上,采取减免学费或临时生活补助等方式,保障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福建:为患病学生发放临时补贴

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因罹患新冠肺炎而导致家庭经济发生的困难的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省级也将视情况安排资金,对本人或其直系亲属罹患新冠肺炎的学生发放临时补助金。目前福州大学已经积极响应,为248名相关学生发放补助金29.9万元。福建师范大学表示将对经济困难学生本人或直系亲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者给予一次性补助3000元。

山东:明确春季学期资助金发放时限

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下发通知,对春季学期资助资金的下发时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市、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要确保4月底前将春季学期资助资金下达所属学校。各学校要确保5月底前将春季学期资助资金发放给学生,不能因延期开学导致资助资金评选发放不及时等问题。

广东推出13条措施助推高校毕业生在疫情防控期间顺利就业

http://chesicc.moe.edu.cn/zxgw/zysq/202002/20200221/1877208296.html

疫情防控期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全面实行线上找工作、线上签约、线上办理就业手续,全流程数字化!

目前,广东省教育厅从毕业生招聘、就业服务等方面推出13条积极措施,依托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线上招聘、线上签约、线上办理就业手续的一站式服务作用,助推广东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转变思路,组织提供岗位助推毕业生就业

1、线上开展广东省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

一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广东省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的现场活动,原计划于2020年2月1日后开展的8场现场活动全部转为线上招聘形式进行,11场大型网络招聘活动按计划继续开展。

二是暂停各高校的校园现场招聘活动,要求各高校将校园招聘活动全部转至线上开展,并切实做好春季校园网络招聘活动安排。

三是线下招聘活动具体恢复时间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通知为准。

2、新增联合举办“木棉花暖”广东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网络招聘活动。

联合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国资委,依托“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于3月1日至6月30日举办“木棉花暖”广东高校毕业生大型公益网络招聘活动(为期4个月),充分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助推我省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3、组织高校开展“组团式”校园网络招聘活动。

本活动由省教育厅统一部署、汇总全省高校春季校园网络招聘活动信息,通过主流媒体统一公布,同时在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进行活动网站链接的集中展示。鼓励高校发动校内外企业资源,激发二级院系主动性,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活动,深挖各类就业岗位,进一步扩大高校春季校园网络招聘活动和就业平台的影响,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提供多元化优质就业岗位,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工作氛围,切实做好我省高校毕业生“稳就业”工作。

4、汇聚百家人才平台助就业。

在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设立战“疫”就业专区,面向全国,遴选省内外百家优质的人才就业公益平台资源,在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进行链接,将全国各类岗位资源汇聚平台,方便毕业生一站式找工作。

5、加强部门协作和就业岗位信息资源共享。

努力拓展就业渠道,深挖就业岗位。联合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国资委等部门,形成合力,努力整合21个地级市的就业岗位资源,进一步扩充平台就业岗位资源库,共享就业岗位信息,共同开展网上就业服务。

6、增加智能匹配推送就业岗位次数。

省中心官方平台根据毕业生求职意向,为已提交电子简历的毕业生精准匹配推送岗位,在疫情期间,结合大型网络专场招聘活动,省中心官方平台将以每周2次的频度推送就业岗位。

二、线上服务,一站式办理就业手续

7、暂缓就业业务实行邮寄方式办理。

疫情防控期间,2018届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统一实行邮寄方式办理取消暂缓就业手续,暂停现场办理相关业务。

8、全面实行在线办理各项就业业务。

一是在线申领、出示、下载电子报到证。毕业生通过“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申领、出示、下载电子就业报到证。

二是在线签订电子就业协议书。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一律在线上签订电子就业协议。电子就业协议书需要企业盖章的,引导毕业生以邮寄方式办理。

三是在线申请办理调整改派。毕业生通过“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在线提出调整改派申请,完成相关手续。

四是在线查询档案去向。2006年-2017年毕业以来办理过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以及2019届广东高校毕业生,可通过“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粤省事”教育服务专区进行档案去向查询。

9、加强引导高校毕业生在线填写提交个人电子简历(岗位需求)。

组织高校加大力度引导毕业生关注“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组织毕业生通过线上填写、完善并提交个人电子简历,方便岗位精准匹配推送,向用人单位提交电子简历。

三、加大力度,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10、引导各高校开展网上宣讲会和网上面试。

各高校、用人单位要创造条件,积极使用视频宣讲、视频面试等网络视频人才对接新形式,努力实现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全覆盖。

11、加强求职应聘指导工作。

一是组织有经验的职业指导老师、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教师,开通心理热线,做好毕业生求职和心理辅导工作,消除毕业生焦虑情绪。

二是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时间、推迟签约录取。

12、引导毕业生关注官方公众号及时查看信息。

要求各高校、所有毕业生关注省官方公众号,省中心平台将及时推送相关信息,毕业生通过接收短信信息、微信信息或站内短信,了解省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工作安排、就业新闻、所办理就业业务进度及岗位推送等信息。

13、新增统一办理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手续。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非全日制研究生可申领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样的电子报到证,同等办理就业手续。发文通知各高校引导非全日制研究生关注“广东大学生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样在线办理各项就业业务。

安徽省:发放就业补贴  支持创业贷款

安徽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规定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从就业补助资金给予高校毕业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

高校毕业生创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为3年,按规定财政给予贴息。

江苏省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https://www.js-zk.com/jssjytxw/19591.html

为统筹做好全省高校疫情防控工作,按照江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要求,切实保障毕业生身体健康和就业权益,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影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校园管控。各高校要延期举办各类现场招聘活动,原定春节假期后开展的各类现场招聘活动一律暂停,具体恢复时间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疫情防控的最新通知为准。

二、着力优化就业服务。各高校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广泛收集并及时通过学校就业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需求信息;要积极引导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调整面试签约流程,通过网络平台收取简历,在线笔试,利用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视频面试,鼓励双方通过快递方式邮寄协议书签约,切实加快推进网上签约工作;报到证办理采取“不见面审批”方式通过91JOB智慧就业平台报送信息并上传材料,审核完成后将通过快递邮寄给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各学校不再安排工作人员或毕业生个人到省政务中心现场领取。

三、积极开展线上招聘。省教育厅将在“91job智慧就业平台”开设网络招聘专栏,并联合省内地方人才服务机构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举办“就业创业在江苏”等分层次、分类别的网络招聘会。各高校要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发动毕业生参加网上招聘活动,实现线上供需对接。

四、密切掌握思想动态。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会同学工、团委、院系深入细致的开展思想工作,帮助毕业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要通过视频资源,指导开展网络自学就业课程,进一步掌握求职技巧,引导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择业观对待就业。

苏州出台十大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665003079675202&wfr=spider&for=pc

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苏州助力高校毕业生平安顺利、充分高质就业,2月25日,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出台十大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

据介绍,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江苏全省高校毕业生总量达58.4万,苏州籍高校毕业生约2.84万,就业形势严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苏州积极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及时做好各项政策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包括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岗前培训补贴、一次性奖励补贴,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奖励,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等。因受疫情影响,企业推迟复工、高校推迟开学,用人单位或个人无法及时申请相关补贴的,可适当延长补贴申请受理时限。疫情防控期间,暂停举办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活动,线下招聘调整为线上举办。畅通就业信息线上发布渠道,完善信息共享发布机制,通过网站、微信等渠道发布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信息,用好“抗击疫情人力资源调剂平台”,整合发布岗位招聘信息和个人求职(含健康)等信息,为用人单位及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3月至5月期间,苏州全市统一组织举办2020年“相约苏州·同战疫情”线上校园引才招聘会,面向全国百所高校和毕业生进行推广,搭建校园招聘“空中通道”。

湖北地区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但高校毕业生数量多、质量高,苏州各级人社部门应予以重点关注,在疫情防控期间,加强与湖北地区高校的联系,加大线上就业岗位推送力度,将稳就业与引人才工作同步推进。

疫情解除后,苏州将重点举办好夏季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每周定期开设日常高校毕业生公益专场,联合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搭建形式多样的供需对接平台,确保全年全市组织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

此外,苏州将大力推进三年万名青年见习计划,全市征集高校毕业生及青年就业见习岗位3500个以上,及时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在疫情防控期间,鼓励就业见习基地和有就业见习意愿的人员通过电话、网络进行线上对接,待疫情解除后,开展线下实地就业见习,确保全年全市参加就业见习人数不少于3450人。

苏州将加快推进线上就业手续办理工作,简化优化工作流程,延长就业协议备案和报到手续办理时限,为高校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提供便利。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备案、就业报到、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实现“不见面”全程网上办理,做到随到随办。

苏州还要开通就业咨询热线,开设就业指导工作室,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线上线下相结合,及时做好就业政策解读、就业困难答疑、就业技巧指导、就业心理辅导等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发一批线上职业指导课程,组织公共就业服务专家、企业HR,解答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过程中关心的问题。

另外,苏州将加强与在苏院校的协同配合,继续发挥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功能,通过大学生创业创新论坛、创业创新教育培训、大学生创业创新竞赛、“菁英汇”进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辅导等活动,健全资源共享、通力合作的工作新机制。做好“苏创微课堂”线上培训服务,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利用苏州市创业创新平台,及时发布和推送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相关政策和信息动态。充分发挥创业导师团作用,通过“创业导师线上咨询”栏目,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求职辅导、政策咨询等线上指导和服务。

此外,苏州还将做好苏州籍应届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摸排工作,结合江苏省人社厅部署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做到人员底数清、就业状况清、就业需求清,有针对性开展岗位推荐、就业帮扶、创业扶持、职业指导等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全市全年开发300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安置困难家庭和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确保苏州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结合高校毕业生需求、就业创业工作实际,苏州还要开展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促进主题活动。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重点开展好国内高校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校园苏州日、名校硕博苏州行等校园招才引智系列活动。

厦门办理高校毕业生落户审核的流程

https://www.sohu.com/a/371357295_120207622

高校毕业生落户审核经办系统,在现有经办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学历证书编号的填报项,增加了毕业证书和报到证等相关材料扫描上传功能,该经办事项实行全程网办。

办理落户的高校毕业生若需要办理存档材料的,可在疫情结束后到相应的窗口现场办理。

工作人员可通过已获取的学信网公共查询账号登录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核验申报落户的高校毕业生的学历信息,通过社保查询端口核验申请人的缴交社保情况,符合落户政策条件的通过审核,将落户信息推送到公安户籍办理窗口,完成经办审核和信息推送。

其它有办理高校毕业生落户审核事项的单位,若需要学信网公共查询账号,可致函市人社局办公室获取(仅限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落户审核)。

长春“六项举措”保障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765320478814817&wfr=spider&for=pc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长春市人才中心快速行动,在全力以赴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出一系列“不见面”服务举措。

搭建网络求职招聘绿色通道,征集发布全市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组织求职毕业生参加“线上招聘会”,鼓励企业采取电子邮件、传真、视频等形式开展远程笔试面试和人力资源培训等线上服务。

人才中心建立了长春市高校毕业生求职热线、QQ群、微信群,邀请我市42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加入,实时共享人才需求信息,并指导高校毕业生线上求职。疫情期间共接听大学生就业服务热线1100余次,QQ群解答咨询问题800余个,微信群解答咨询问题600余个,办理人才公寓入住审批10件。同时,市人才中心还发布《致长春市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需求的就业报到、实名登记、档案查询、档案转递、网上签约、就业手续办理等业务,制定推出一系列“不见面”措施,发布办事指南,明确服务主体,做到疫情防控不放松,就业服务有保障。

下一步,市人才中心将重点实施“六项举措”,进一步保障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稳定。

加大政策宣传落实。通过驻长高校网站宣传长春市的就业创业政策,将长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百问、长春人才市场招聘服务微信群、长春人才网等服务打包,为学生进行推送,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我市就业创业政策,了解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报到、存档等业务办理流程。

做好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后续工作。市人才中心通过驻长高校求职创业补贴工作QQ群,将2020届毕业学年内未拨付成功的学生信息反馈给学校,由学校与学生进行联系,重新拨付。

积极为驻长高校提供招聘单位。组织驻长高校开展视频双选会,通过“互联网+视聘”的线上平台让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更高效、安全的环境下实现双向选择,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求职面试的影响,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全力开发就业见习岗位。市人才中心通过QQ 群、微信群对就业见习单位进行工作指导。共征集就业见习岗位329个。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中心网站发布岗位信息,帮助见习单位开展代理招聘,吸纳更多的未就业青年参加见习,提升就业能力。

全面征集创业项目。人才中心对长春市创业项目开展线上广泛征集,及时有效集聚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搭建留长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首批已征集20个创业项目,并在长春人才网、在长高校网站进行推介。

提供人才公寓住房保障。疫情期间,市人才中心对符合入住条件的各类人才提供人才公寓住房保障服务,为省外返长人员提供隔离房间,确保服务优质高效。

核发:0 点击数:1085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